汪綱(?~?),字仲舉,號恕齋,南宋徽州黟縣人,汪勃之曾孫。淳熙十四年(1187)進士,歷任鎮(zhèn)江府司戶參軍、桂陽軍平陽縣令、金壇縣令、弋陽縣令、蘭溪縣令、太平縣令等,后知高郵軍、知婺州,改提點浙東刑獄。寧宗嘉定十四年(1221)為紹興知府并主管浙東安撫司公事兼提點刑獄。
紹興城最早為越國大夫范蠡所造,到隋時又得到越國公楊素的擴建(具體執(zhí)行者是楊異),城垣基本定局,但城內道路和其它城市一樣也是泥地,因此晴天塵土飛揚,雨天泥濘難行。十六年(1223)汪綱主持重修府城及各城門,城周24里,陸門五,其中兼有水門者二,純水門四,城內河道縱橫,支河甚多,皆通舟楫,史稱宋城。汪綱在重修府城及各城門的同時,在城內主要街河鋪以石板,砌以石墈。因此在當時就有了“天下紹興路”的美譽。故《嘉慶山陰縣志》卷五《土地志第一之五》云:“城內衢路,自宋嘉定十七年郡守汪綱在在繕砌,凡河渠、堤岸、橋梁靡不浚治整齊,經(jīng)畫有條?!痹谡谓趾拥耐瑫r,汪綱還重新劃分了廂坊,使得當時的紹興街衢整齊,市容繁華,許多坊名一直沿用至今。經(jīng)過后世的發(fā)展完善,終于形成了紹興的街河民居格局。
當時浙東運河淤淺,加之江灘沙漲30余里,舟行常常擱淺。而日本、朝鮮等國使節(jié)與南宋的交往因不能取道北方,只能從明州(今寧波)經(jīng)浙東運河經(jīng)紹興到臨安。汪綱于是主持疏浚了浙東運河、開浚江灘8000余丈并修復江閘以拒潮蓄水,不但便利了航運,也方便了灌溉。
又諸暨16鄉(xiāng)由于農(nóng)家私自圍湖造田,造成水流不暢,田閭浸蕩;上虞縣邑瀕海人家雖藉塘為固,但畢竟塘堤易坍,每年受災農(nóng)田總在數(shù)十萬畝。汪綱為之退田還湖,修筑塘堤,使百姓生活得以安寧,朝廷也增加了賦稅,一時皆大歡喜。
1124年宋理宗即位,詔為右文殿修撰,加集英殿修撰,又加寶謨閣待制。紹定元年(1128),召赴京城。
汪綱還是一個博聞的學者,對兵農(nóng)、醫(yī)卜、陰陽、律歷諸書靡不精究。著有《恕齋集》、《左帑志》、《漫存錄》等,均已佚,《全宋文》卷六九四六收有其文。
《宋史》卷四○八有傳,并說“及其卒,越人聞之多墜淚,有相率哭于寺觀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