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(jīng)亨頤(1877~1938),字子淵,號石禪,晚署頤淵,近代教育家,浙江新文化運動先驅(qū),上虞人。
1903年初,赴日本就讀于日本高等師范專科學校,1908年回國任浙江兩級師范學堂教務長。一年后又去日本繼續(xù)學業(yè),1910年畢業(yè)回國仍任浙江兩級師范學堂教務長。辛亥革命后任過短期浙江軍政府教育司長。1912年,浙江兩級師范學堂改名浙江兩級師范學校,1913年又改名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,均任校長并兼任省教育會會長。1913年又改名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(現(xiàn)杭州高級中學)。
在“一師”,他倡導“人格教育”,提出“與時俱進”的辦學方針,主張因材施教;在用人方面,主張唯賢唯能,不徇私情,更不許憑職權(quán)圖謀私利。他的民主教育思想受到守舊勢力的抵制,終于在1920年初釀成轟動全國的“一師風潮”。1921年冬經(jīng)亨頤離開“一師”并辭去省教育會會長職務,回到上虞,動員富商陳春瀾出資創(chuàng)辦春暉中學,自任校長。
在“春暉”,他堅持“反對舊勢力,建立新學風”,延聘了一批有造詣、有見地的學者如夏丏尊、朱自清、朱光潛、豐子愷、匡互生、王任叔、李叔同、劉大白等任教,贏得了“北南開,南春暉”的美譽。同時又培訓附近各小學教師和開辦農(nóng)民夜校。
1924年加入國民黨,被推舉為國民黨浙江省臨時黨部首屆執(zhí)委,成為知名的國民黨左派。在1926年召開的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,他成為七人主席團成員之一。1927年任國立廣州中山大學副校長、后又為國立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等。后又任國民黨三屆、四屆執(zhí)行委員、國民政府委員和全國教育委員會委員長等。
經(jīng)亨頤的詩、書、畫、金石被稱為“四絕”,著有《經(jīng)頤淵金石詩書畫合集》、《頤淵詩集》和《經(jīng)亨頤日記》等。
在杭州的經(jīng)亨頤像有:鳳起路杭州高級中學門口,另一尊位于杭州師范大學下沙校區(qū)內(nèi)。